天天快消息!广州:构建四大美丽河湖新格局,建成美丽中国样本城市

2022-07-24 05:26:12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7月22日晚,广州市政府网站公布了《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州要建设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美丽广州,建成美丽中国样本城市。

推动南沙打造为绿色低碳发展创新高地

《规划》提出,要积极推动广州市“一区三城”等重大战略平台绿色发展,在低碳示范、生态环境治理、绿色贸易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推动南沙打造成为绿色低碳发展创新高地。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提出,以珠江为脉络,立足北部生态屏障区、中部城市环境维护区、南部生态调节区,优化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实行差异化分区调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空间格局。


(相关资料图)

广州市环境战略分区图

优化能源结构方面,《规划》提出,加快天然气推广使用,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构建多元化气源竞争格局,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广州将全力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快速发展,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园建设,到2025年,力争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此外,广州还将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氢能作为化石燃料替代,推进广州开发区氢燃料电池产业园建设。在氢能应用方便,广州将加快推进出租车、网约车、泥头车、港区物流运输车等电动化或改用氢燃料电池。

构建四大美丽河湖新格局

好空气、好水能让市民有更多优质环境获得感。《规划》对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也做出了部署。在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持续推进巡游出租车、物流配送车、泥头车电动化,推进完善公交车电动化,同步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推广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和泥头车。

广州还将开展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汽车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电子制造行业、医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推进行业精细化治理,并鼓励重点工业园区建设集中喷涂中心(共性工厂)。在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方面,《规划》提出,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构建完善水质自动预警监控网,在有条件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推动生物毒性实时监控系统建设。

《规划》还提出,将构建流溪河涵养区、三角洲河网区、东江干支流区、滨海湿地区四大美丽河湖新格局。四大美丽河湖各自有各自的建设重点。流溪河涵养区的重点是“三水共涵养”。广州将以层峦叠嶂、茂密森林为绿壁,以流溪河水库、黄龙带水库两大水库为明镜,以保护本地特色物种、建设碧道和生态廊道为措施,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共涵养,构建山水相融、水清岸绿的流溪河水生态花园。

三角洲河网区的重点是“湖城相拥”。广州要建设都市碧道,形成中心城区的绿色臂膀;整治中心城区河涌,形成白云湖、海珠湖两大雨洪调蓄湖的清澈臂膀,构建湖城相拥、水网相通的三角洲南国水乡。东江干支流区的重点是“水陆空连通”。广州要畅通鱼类洄游通道,连通增江干流,形成水上连通;以增江、东江北干流、虎门水道串联荔湖、增江画廊等建设碧道,形成陆上连通;开展湿地环境修复,保护水鸟栖息地,形成空中连通,构建白鹭翱翔、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

滨海湿地区的重点是“生态保育”。广州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滨海河道岸线,修复和提升南沙湿地、蕉门湿地滨海海岸带,保护与修复滨海红树林湿地等自然空间,建设亲水平台和近自然生态水岸景观,构建潮滩听浪、绿树缀白鸥的美好画面。

广州市生态安全格局图

探索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噪声模式

防治噪声和光污染同样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提出,研究制定广州市噪声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开展全市声环境功能区的评估、划分(调整)工作。推动广州市城市道路声屏障建设技术规范编制,有序推动交通隔声屏障建设。加强部门联动,有效化解“先有路,后有房”邻避问题。科学划定禁鸣区域、路段和时段,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和敏感时段采取限鸣、限行、限速等措施,合理控制道路交通参数,降低道路交通噪声。加强夜间施工噪声专项执法,防止夜间噪声扰民。同时鼓励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参与声环境管理,探索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噪声模式。光污染方面,《规划》明确严格落实夜景照明和户外广告与招牌设置指引、规范要求,鼓励应用绿色照明技术,发展先进集中或远程照明控制系统,合理控制城市夜景照明、道路照明亮度和开启时间。

加强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绿化项目的科学论证

要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划》提出,广州要保护建设以重要自然资源分布区域为主体、水系与廊道为纽带、重点生态公园为节点、通山达海的生态空间网络。具体看来,广州要加强重要生态片区的保护与建设,推进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保育工作。重要生态片区包括从化北部山地生态片区、花都北部山地生态片区、花都西部农林生态片区、增城北部山地生态片区、帽峰山生态片区、南沙北部农田生态片区和南沙滨海景观生态片区等。

建设三级生态廊道,构建联通山水、贯串城区、功能复合的生态廊道网络。加强生态廊道的综合整治和建设工作,对“三旧”地区、市区重大发展平台项目应同步建设生态廊道,开展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等工作。三级生态廊道分别是区域生态廊道是廊道网络的主骨架,包括流溪河森林公园—流溪河—珠江西航道—洪奇沥水道等“三纵五横”八条廊道。组团生态廊道结合河涌水系、道路绿化带与城市公园设置建设,贯穿城市内部。社区生态廊道结合城市与社区绿道、道路绿化带、街头绿地等设置建设。提升六大生态节点,包括白云山、海珠湿地、白云湿地、大夫山—滴水岩、黄山鲁和南沙湿地,要严格保护北部地区农林生态系统,保护中部地区白云山、帽峰山、海珠湿地等生态绿核。

科学绿化方面,《规划》提出加强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绿化项目的科学论证。科学选择绿化树种和草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选用乡土树种。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境,最大限度避让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大树,促进原有绿化树种与城市基础设施和谐共存。为维护生物多样性,《规划》提出构建生物通道、生态桥,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和生态系统完整性。配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联动机制和长效机制。打击区域内跨境走私濒危物种活动,严惩非法捕杀、交易、食用野生动物行为。

在新、改、扩建道路中,适当增加自行车道

生态保护监管体系方面,《方案》提出完善生态质量与遥感监测网络,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监测网络全覆盖,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网络体系。加强危险废物、重金属、危险化学品风险管控方面,《规划》提出建设“无废城市”。构建绿色循环生产模式,加强产业链循环式组合,开展循环化工业园区改造、“无废园区”建设试点。整治塑料污染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污染行为。优化可回收物利用体系,推行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流向可控的资源回收体系。创新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推广“环保管家”“环境医院”等综合服务模式,探索将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与执法监管、绿色信贷、评优评先等挂钩。

《规划》还强调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公众优先选择步行、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鼓励拼车或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在新、改、扩建道路中,适当增加自行车道,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

生态数据目标(到2025年)

力争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

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里,基本建成贯通全市的碧道骨干体系。

“十四五”时期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8.65亿立方米以内。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3.27平方千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65%,生态公益林面积1766平方千米。

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4800吨/日,其中焚烧处理能力达到30000吨/日,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比例达到30%。

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龙锟、申卉

关键词: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