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南联大到“我们的西南联大”

2023-04-23 17:19:59    来源:东方资讯    

◆黄建新

全景展现传奇名校西南联大历史,再现民族存亡之际,一群青年的热血、成长与蜕变,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卓拔与坚守,激励当代学子思考人生方向。

西南联大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在特殊时代背景下,西南联大虽然只存在了八年,但它在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八十多年过去,西南联大依然是一个常说常新、备受关注的话题。


(资料图)

如何平衡历史的真实性和戏剧性,恰恰是拍摄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面临的最大的难题。面对浩如烟海、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一方面,不能有大的史实硬伤,要能准确完整地还原西南联大的全貌;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当下观众的阅读品位,要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展现一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西南联大”。

所以,仅前期筹备,这部戏就用了六年的时间。我们研读了大量的史料和人物传记及采访资源,前后修改了十四稿。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磨砺的过程。越了解西南联大,你就越能感受到它背后那些涌动的家国和民族情怀。

“家国情怀”与“个人成长”

被联大精神感召,整个剧组都展现出不一样的风貌。这部戏大部分的主演都是“90后”,甚至“00后”,为了让他们进入状态,我们提前进行了五个月的封闭培训,大家一起研读资料,一起去博物馆,一起排练,学习的氛围都非常浓。

像王鹤棣,在里面有不少危险的战争场面,几乎每个点都是他自己在跑,拍摄时的他,经常浑身都是土。再有像周也,跑炸点不小心造成骨裂,但为了拍摄进度,一直都在坚持。其实,这也是我们对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的最好实践。我相信,这也将成为这些年轻演员成长道路上非常宝贵的财富,会支撑着他们走向更远更好的未来。

谈到西南联大精神,就我粗浅的理解,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一个是“家国情怀”。这一点,我想是不言而喻的,在那样极端的历史环境下,硝烟和西南联大始终是相伴相生。也正是有了这股精气神,西南联大才能培养出那么多蜚声海内外的栋梁之才。再有一个是“个人成长”。对一个个体来说,西南联大师生们的南渡北归,背后蕴含的是一个人生的主题——只有经历磨难,才有可能成长为更好更强的人。这个视角更微观一些,也更个人化一点,但却是西南联大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事不虚”与“小事不拘”

我们常说,拍革命历史题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事不虚”,说的是大的历史事件必须真实,不能虚构;“小事不拘”,说的是可以用合理的戏剧手段、虚构方式,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精彩,和观众贴得更近,让他们喜欢看。《战火中的青春》在立足“家国情怀”和“个人成长”的核心价值之上,努力遵循了这一点。

整个故事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以主角程嘉树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全程关联了整个西南联大发展过程,包括北平入校、南迁长沙、步行赴滇、求学蒙自,最后到昆明。同时,我们也为这群年轻人赋予了一条个人成长之线,从最初的无忧无虑,到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有的选择继续求学,有的选择教书育人,有的选择上阵杀敌。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视剧呈现的重要一面。

如果把西南联大比作一棵大树,《战火中的青春》就是它结出的一粒果实。这粒果实的核,是“家国情怀”和“个人成长”,是弦歌不绝的民族精神;这粒果实的肉,是这个热血青春的故事,是这些青年演员的创造和现代影视语言的丰富表达。通过这些“诱人”的果肉,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过来,在享受果肉之时,发现里面原来还藏有更多的东西,能让人回味、能让人成长,那我想,就很好了,就实现我们这群人最初的目标了。(本文为《战火中的青春》书序,作者为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艺术总监、著名导演)

关键词: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