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绚丽: 兵马俑本来的模样

2022-03-11 16:44:51    来源:燕赵都市报    

历史上的今天——1974年3月11日,陕西临潼农民发现秦始皇兵马俑。早在1974年当地村民打井之前,就有人在农业生产中见过兵马俑,只不过当时人还不知道兵马俑的意义,也就没继续挖掘,这才成就了1974年的发现。兵马俑刚刚出土时,每个都神采奕奕,都身披紫色铠甲和战袍。但是,几分钟之后,兵马俑身上的颜色便脱落消失了……

瓦神爷原来是兵马俑

1974年3月,春寒料峭,由于这一年西北干旱,地里的农作物缺水灌溉,于是临潼县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希望打井抽水灌溉农田,他们把打井的地点选在村边西崖畔上。第二天,他们便在西崖畔上开始挖井,在往下挖到快一米的时候,感觉土层越来越坚硬,并且出现了橙红色,好像是烧过的砖窑。

当时进行挖掘的人们不理解这土质为何会如此坚硬,而当他们再继续向下挖到三米深的时候,挖出了一个灰色瓦瓮,因挖掘时过于用力,瓦瓮已经出现了一个洞。紧接着,他们刨掉了四周的红土,又发现了一个带着铠甲的“瓦人”的胸腔。

惊奇的他们继续往下挖,终于发现了这个“瓦人”的头和胳膊、破碎的腿,最后还发现一堆绿色的铜箭头。当他们再往下挖时,看到了大片铺地方砖。这时候,井的深度已经挖到四米,随即先后发现三四个“瓦人”的头和身子。

西杨村的人们并不认识这些东西,当时以为这些只是古庙里的神像。村民以为触犯了神怒,当晚来到打井处烧香跪拜,祈求神灵宽恕。而“西杨村打井挖出了神像”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周边的村子。

正当西杨村被“瓦神爷”搅得沸沸扬扬之时,公社里面有个水保员前来检査打井工作。当他看到这些灰色的俑头之后,不由大吃一惊。虽然他只有中学文化程度,但却懂得一些考古知识,他立即给县文化馆打了电话。

三位考古人员立马赶往现场,用刷子将兵佣周围的红土刷干净并将碎片收集起来,连同箭头一起带回了文化馆。巧的是,此时从北京来了一位记者,他将此事发表在了北京的一家报纸上。见报后,这件事很快引起了有关领导的注意。于是,埋藏了两千年的秦代兵马俑终于重见天日。

身披紫色铠甲和战袍

早在1974年当地村民打井之前,就有人在农业生产中见过兵马俑,只不过当时的人还不知道兵马俑的意义,也就没继续挖掘,这才成就了1974年的发现。

考古工作人员曾收集过当地的传说,发现当地村民祖上就发现过兵马俑的残片。很多年以前,就有村民在打井时发现过和兵马俑相似的“怪物”,当时的人们都称之为“瓦神爷”。据说,发现“瓦神爷”之后没几天,原本打好的井就干枯了,当地村民认为这是得罪了“瓦神爷”,也就不敢再继续挖掘了。

甚至在1932年,也记载了一些兵马俑出土的痕迹,当时村民发现一具跽坐俑,后来被古董贩子收走变卖,不知去向。1948年,村民又发现了两具跪坐俑,被当地一座庙作为神像供奉着。1964年,村民又发现一具跪坐俑,被当地的文化馆收藏。

1974年7月,考古工作者开始对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的秦代兵马俑坑进行发掘工作。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现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

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兵马俑刚刚出土时,每个都神采奕奕,都身披紫色铠甲和战袍。但是,几分钟之后秦俑出现了可怕的一幕,兵马俑身上的颜色由于遇到外界空气很快脱落消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而这一幕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更遗憾的是,秦俑身上颜料的成分至今专家还没有定论。可以说兵马俑的发掘有惊喜,但也是有遗憾的,而这遗憾是无法挽回的,不可逆的。

兵马俑的主人是宣太后?

几年前,一部《芈月传》将秦国宣太后的故事搬上荧屏,该剧认为:宣太后名字为芈月,兵马俑是宣太后的陪葬坑。

“芈月”一词,最早由建筑家陈景元根据一块出土的秦俑图片解读而出。1975年,《临潼县秦俑坑试掘第一号简报》中一幅图片引起了陈景元的注意。这张图片是兵马俑的局部,上面刻的文字是“月”字旁加一个“卑”字。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景元在图书馆结识了南京师大古文字专家段熙仲教授。经过仔细查对,段教授认为“卑”字为“芈”的变体字,这应该是两个独体字,读作“芈月”,自此陈景元便认为这应该刻的是宣太后名字,由此也认定出兵马俑是宣太后的陪葬坑。后经纪录片《兵马俑真正的主人》以及大型古装宫斗电视剧《芈月传》、手游王者荣耀芈月一角的传播,此说影响不小。

宣太后的名字,文献史书早有清楚的记载,《史记·穰侯列传》记载:“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并无任何文献记载宣太后名字为芈月。

陶俑上的相关文字代表着这座俑的制作工匠的名字,它正好体现了秦代的物勒工名制度。

陈景元笃信自己的推断,他曾与“秦俑之父”袁仲一进行了辩论:

陈景元:兵马俑中士兵无头盔,不符合秦始皇的军队,强者之师装备竟然如此简陋。

袁仲一:史书曾记载秦军勇猛,打仗不畏死,不戴头盔以表示英勇。

……

兵马俑的归属,考古学界内部已形成共识,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陵。“兵马俑属于宣太后的陪葬坑”目前只是陈景元的一家之言。 (本报综合)

关键词: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