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绝迹又再现!长江流域鱼类种群恢复明显

2022-03-02 10:25:45    来源: 武汉晚报    

“长江中游以前很长时间没有见着的鱼类重新又出现了。”昨日,专门从事长江鱼类保护研究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焕章研究员难掩兴奋之情。

他对本报记者介绍说,自长江流域2017年在赤水河开始实施禁渔试点,2018年推广到一些保护区,2020年7月1日武汉市宣布提前进入十年禁渔,2021年1月1日长江全面实施全流域禁渔以来,虽然不同区域、不同河流效果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讲,鱼类种群恢复非常明显。

近乎绝迹而又再现的以鳤鱼为代表。近两年,在长江干流宜昌江段、公安江段都采集到多尾鳤鱼,鄱阳湖都昌松门山水域也发现已经消失10年之久鳤鱼的活体。鳤鱼是长江顶级掠食者,位于长江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都是重要经济鱼类。由于过度捕捞、涉水工程建设等原因,鳤鱼资源严重衰退,有一段时间几乎灭绝,2016年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刘焕章说,鳤鱼产漂流性卵,鱼卵在洪水的作用下传播,顺水流漂很长时间再孵化,在长江中游干流、大型湖泊频繁发现鳤鱼,说明它的种群恢复是全流域的,数量明显增加。

还有一种长江刀鱼,也称“江刀”“刀鲚”,2021年11月,在长江干流嘉鱼站位调查监测中被发现,堪称当地“30年一遇”。在长江中游很少能发现这种鱼类,而且正逢刀鲚生殖洄游上溯时间窗口期,显得尤为意义不凡。而在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流域,刘焕章说,2021年发现的刀鲚也几乎是成倍的增长。

从常见到少见再到常见,以江豚重现武汉为代表。江豚很早以前在长江干流连续性分布,由于过度的捕捞,也由于长江生态环境的变化,前几年变成了片段性分布,武汉段则成为分布的空白区,但是去年以来,江豚频频出现在武汉江面,说明被人类阻断的江豚生命线又打通了。

除此之外,像长江鲟、胭脂鱼这类比较大型的东亚地区特色经济鱼类,每年都会开展多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数量恢复比较可观。武汉2021年启动长江流域武汉段水生生物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向长江一次性投放胭脂鱼幼苗18.2万尾。

2021年5月,长江湖口水域监测捕获了一条体重达6.75公斤的胭脂鱼,这是该段监测到的最大规格的胭脂鱼。

胭脂鱼生长周期慢,如此体重,说明它在野外生存了很长时间,刘焕章补充说,我们还发现,胭脂鱼虽然主要在长江上游分布,中游可能也存在它的产卵场,从人工放养到野外生存,胭脂鱼种群的野外繁育成为较为可信的事实。

武汉市禁捕办负责人表示,保护长江是一项系统工程,“十年禁渔”作为《长江保护法》中的一个内容,一直在系统进行。除了加强执法和监管,形成“江面不捕,市场不卖,居民不吃”的良好态势以外,2021年武汉安排财政资金400万元,开展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类养殖试验与示范推广,长江刀鱼人工繁殖试验项目获得突破;下一步还将和中科院水生所合作,建立江豚繁育保种中心,进一步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为《长江保护法》中“十年禁渔”写下丰富生动的武汉注解。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