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非遗传承 文旅融合增添新动能

2020-06-17 09:20:01    来源:广西日报    

6月6日,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首届广西非遗购物节正式启动,来自全区各地的500多种非遗产品集中“上线”展销,搭建起战“疫”背景下宣传展示非遗技艺和保护成果的网络平台,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助力非遗传承。

非遗+电商、非遗+直播、非遗+旅游、非遗+扶贫……近年来,我区非遗保护呈现着跨界融合的趋势。关注和消费非遗产品,不仅让非遗保护和传承走进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民族传统智慧和技艺,感受非遗之美,尽享文化滋养。

A “非遗+电商”,见人见物见生活

今年的广西非遗购物节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协同线上线下,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活动,并在广西规划馆和部分博物馆、非遗保护中心及一些文化街区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通过展销非遗产品,提振文化消费,倡导健康生活,促进广西文旅市场复苏复兴。

在广西规划馆的线下活动现场,人们不仅能欣赏到马山会鼓、龙州天琴等精彩的非遗表演,品鉴非遗美食,更有多位非遗传承人共同“亮相”,展示民族传统技艺。来自广西各地的非遗产品在“桂人礼”旗舰店集中展出,其中既有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的现代家居装饰和日常用品,也有桂林漆器、侗族木构建筑等展现传统精妙技艺的特色商品,还有螺蛳粉、五色糯米饭等令人食欲大开的非遗美食。

直播带货是时下刺激消费的新兴手段。广西广播电视台知名主播、少数民族“金花”、直播达人等通过网络直播向云端的观众介绍广西非遗好物。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工艺,讲述传承故事……沉浸式的直播体验令人耳目一新,吸引观众们边看边购,乐享其中。

除了能在线下实地体验、感受非遗的魅力,线上同样能够便捷地购买到多种非遗产品。主办方精心组织了区内300多家非遗产品企业、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非遗保护单位的500多种非遗产品,在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线上展销。壮锦抱枕、瑶族药浴、坭兴陶保温杯……这些根植于深厚民族传统文化,以传统工艺类为主的非遗产品,涵盖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符合当下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消费的趋势和潮流,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甘霖表示,开展非遗购物节活动,可以有效推动更多非遗好物走向市场、走进百姓生活,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推进我区非遗产品向品牌化、大众化、市场化发展,促进非遗瑰宝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

B 活态传承,文旅融合增添新动能

当非遗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与消费渐成风尚,从小众到大众,从深闺到市场,越来越多的非遗产品被消费者亲近和欣赏。进一步发掘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和市场价值,将其与电子商务、旅游市场紧密结合,才能切实增强非遗项目的造血能力。

漆艺、烧制瓷器和丝绸纺织并称中国三大传统手工艺。2018年,桂林漆器制作技艺入选广西非遗代表性名录,如今,桂林漆器产品以高端文化产品、文房文玩、个性茶器和传统酒器为主,主要依托旅游市场,年产销达两千多万元。“千器千面”是桂林漆器的一大特色,其胎体材料以树根、竹节、灵芝、贝壳等天然材料为主,一件精品漆器耗时需数年,售价上千甚至近万元。因为作品周期太漫长,传承人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如何在传统和现代审美之间找到平衡,让非遗技艺更有生命力,桂林漆器非遗传承人王伯杨深有感触。

漆器精巧雅致但耗时耗工,为了推动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文化旅游市场需求,王伯杨带领着120多人的年轻团队,耗时5年研发了桂林柚罐。这一创新产品以古代烟丝袋为灵感,选用六七个月的山柚子,经手反复揉搓使柚皮中的芳香物质析出,再取出果肉,放入蒸笼,经过九晒九晾,最后涂上发酵后的天然柿汁……经数十道工序才能制成。在去年的桂林非遗文创集市上,柚罐首次亮相就获得了1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如今,桂林柚罐与桂花茶一道被精心包装成礼盒,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

今年文化旅游市场受疫情影响大,游客数量锐减,我区非遗项目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我区有关部门积极为非遗企业复工复产搭平台、找出路、促消费。王伯杨坦言,销售链断裂、人力成本大、上游原材料紧缺让非遗产品生产销售面临不少困难,非遗购物节的举办,拓展了产品销售线上渠道,有力推动了复工复产,为坚守的传承人提供了平台载体的支撑,让他们提振了信心。

C 深耕品牌,产品推广走出国际范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共有5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先后7批次公布了760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建成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工作平台386个,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抖音宣传培训班等活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广西故事。一件件精美的非遗产品,像一把把打开文化之门的钥匙,让消费者感受手作之美和其中蕴藏的生活智慧、精神密码,向世界传递广西文化名片。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六堡茶是中国名茶,传承和发扬六堡茶文化,促进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非遗传承人陈伯昌致力向海内外推广六堡茶文化:“六堡茶是贡茶、历史名茶、世界名茶,已经出口到马来西亚、英国等地,而且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国际六堡茶交流协会分会,这些都能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六堡茶。”同时,陈伯昌在广西一些高校开设相关课程让更多人了解六堡茶,“很多留学生对六堡茶很感兴趣,他们回去后可以将六堡茶文化传播给更多国际友人。”

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的“活化石”,随着时代发展,壮锦技艺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对壮锦传承给予了大力扶持,然而只有将壮锦融入日常生活,紧跟社会潮流,赢得市场认可,才能给壮锦艺人带来良好的收益,这样自然有更多人愿意去传承这门手艺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说。“壮锦传统的纹案和纺织工艺很受国外游客喜欢。他们都想买年份最久的、织法最传统的、织得最精细的壮锦,相比机械化生产的壮锦,他们更喜欢纯手工制作的产品。”

为打造广西壮锦文化品牌,2019年,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自筹资金400万元与意大利品牌设计团队、中意文化交流协会建立广西壮锦品牌运营团队,在意大利建立中意壮锦设计中心、中国壮锦文化推广中心,打造广西壮锦品牌杜纳赫卡(DONNA HECCA),目前已同时在中国和欧洲多国注册,产品范围涵盖服装类、配饰类、家居类等。负责人贺卡告诉记者,品牌的设计灵感以及原材料都来自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通过国际化的设计和运营,让广西非遗之美被更多人看见,让中国民族文化从这里走进欧洲,迈向世界。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