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报:那个怕老师的孩子,心里有道看不见的伤口

2025-10-14 15:05:04    来源:教师吧    

上周接到一位读者的来信,字里行间满是焦急:


(相关资料图)

“孩子突然不肯去学校了,问了好久才小声说‘怕老师’。我该怎么办?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第二天送到校门口他浑身发抖...”

这封信让我沉默良久。因为曾经,我的侄子也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孩子怕老师,不是“不懂事”

很多成年人的第一反应是:“老师有什么好怕的?听话不就行了?”

可我们都忘了,自己小时候面对老师的那种敬畏——当这种敬畏变成恐惧,校园就成了每天都要面对的战场。

孩子对老师产生的恐惧,很少是无缘无故的。可能是当众的一句批评,一个不认可的眼神,或是被拿来与其他同学的比较。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青春期敏感的心灵中,可能被放大成难以承受的重量。

解码孩子的“求救信号”

当孩子说“怕老师”时,他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 “我感到不被尊重” → 老师可能经常当众批评他
  • “我觉得自己很糟糕” → 老师可能总是否定他的努力
  • “我孤立无援” → 可能在课堂上遭遇了尴尬或羞辱
  • “我无能为力” → 感到无法达到老师的期望

这些信号,是孩子内心挣扎的求救,不是简单的“厌学”。

走出“打骂逼问”的误区,试试这样做

第一步:成为孩子的安全港湾

当孩子表达恐惧时,最伤人的回应是:“别人都能忍受,为什么就你不行?”

取而代之的是:“谢谢你告诉我这些。能具体说说是什么情况让你不舒服吗?” 让孩子知道,家是可以说真话而不会被评判的地方。

第二步:寻找恐惧的根源

通过轻松聊天了解具体细节:

  • “是哪个老师的课让你感觉最紧张?”
  • “最近课堂上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吗?”
  • “需要我陪你去和老师聊聊吗?”

避免审问式的语气,像朋友一样好奇地询问。

第三步:与老师建立合作而非对立的关系

私下联系老师,不说:“你吓到我孩子了”

而是说:“孩子最近有些焦虑,我们希望能和您一起帮助他适应”

大多数老师并不知道某个学生如此害怕他们,友善沟通往往能打开新局面。

第四步:从小成功中重建信心

帮助孩子设定小目标:“今天主动举手一次”或“下课向老师问一个问题”。

每完成一个,都给予肯定:“你今天很有勇气!”

如果情况严重,请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身体症状(失眠、呕吐、持续情绪低落),请不要犹豫,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这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对孩子心理健康负责。

写在最后

每个怕老师的孩子,心里都有一道看不见的伤口。它不流血,却真实地疼痛。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被教育“严师出高徒”,却很少被告诉: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不是威慑。

那个不敢上学的孩子,不是叛逆、不是脆弱,他只是需要一把钥匙,打开那扇被恐惧封锁的校门。

而我们的理解与陪伴,正是那把钥匙。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17